登記編號:GPD油菜(2019)610072
選育單位: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
特征特性:雜交種。甘藍型。半冬性,中晚熟;主花序角果水平生長,角果長、籽粒大;莖稈綠色、成熟期角果黃色。每畝2.5萬株密度下,株高168厘米左右,一次有效分枝6.9個,單株有效角果250個左右,角粒數23粒左右,千粒重4.25克,籽粒黑褐色。黃淮區平均生育期234.9天。含油量46.76%。低感菌核病,中抗病毒病,中抗白粉病,抗倒性強,抗寒性好,較抗裂莢。
產量表現:第1生長周期畝產226.96千克,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8.3%;第2生長周期畝產235.55千克,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8.8%。
栽培技術要點:1.播期:黃淮區9月中、下旬直播。2.播量:直播畝播種量0.3~0.5千克。3.密度:畝留苗2萬株左右,旱、薄地和晚播田適當增加密度。4.施足底肥,增施磷鉀肥,施好硼肥。油菜屬喜磷作物,缺硼又會導致花而不實現象,一定要重視磷肥和硼肥的施用。5.注意防治病蟲害,尤其注意早春莖象甲為害。6.防凍保苗,5~6葉期噴施多效唑一次,特別是早播田塊。
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:適宜在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北、河南、陜西關中、山西運城、甘肅隴南的冬油菜區秋播種植。
注意事項:1.對硼肥較為敏感,需注意硼肥和磷鉀肥的使用。